人形机器人迎来拐点,投资人涌向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公司。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(WAIC)汇聚超150款人形机器人,创国内展出规模之最。与整机领域红海竞争形成反差,投资机构正加速向上游核心部件转移。技术壁垒、整机厂深度绑定、持续盈利能力和低估值构成上游企业的四大核心吸引力。这一逻辑在展会中凸显:意优科技凭借轻量化谐波关节模组实现25%质量功率密度提升,产品覆盖头部整机厂商,2025年产能预计突破10万台,年内完成5000万元A轮融资。灵巧手与传感器赛道尤为火热。戴盟机器人研发的视触觉传感器以“每平方厘米数万个感知单元”突破传统体积限制,其DM-Hand1灵巧手已吸引联想创投等机构注资。傲意科技则通过康复辅具场景打开市场,其碳纤维仿生手进入上海残联目录,患者自费仅1万元,2025年完成近亿元B++轮融资。据《科创板日报》统计,2024年至今全国灵巧手领域融资超20起,总额突破30亿元。以新能源车产业链类比:“当关节、传感器等‘三电系统’成熟,人形机器人量产才具备基础”。上游技术的跨场景应用进一步降低风险——意优关节用于工业机械臂,傲意灵巧手适配小米、比亚迪等消费电子与汽车产线。随着资本向“确定性”靠拢,具备普适技术能力的上游企业正成为人形机器人浪潮中的隐形赢家。